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黃俊達:突破宗教歌曲傳統,以合唱展現佛曲親民魅力

黃俊達。本次音樂會〈末後偈〉、〈好願在人間〉、〈心靈環保全民宣言〉及〈如在〉編曲者。黃俊達。本次音樂會〈末後偈〉、〈好願在人間〉、〈心靈環保全民宣言〉及〈如在〉編曲者。

同為合唱人,卻不曾碰面,直到建中學長的牽線,作曲家黃俊達才認識長期耕耘佛曲創作的康吉良學長,開創合唱編曲的嶄新格局。自〈末後偈〉後,暌違5年,黃俊達再為法鼓山編曲3首,並在本次音樂會首演,包含〈好願在人間〉、〈心靈環保全民宣言〉與〈如在〉。

 

合唱藝術 豐富佛曲的展演與解讀

對黃俊達而言,「編曲」是一門紮紮實實的工夫。他習慣在編曲前朗誦歌詞,並在過程中變換不同口吻,進而揣想文字背後的心意。「其實編曲跟作曲不大一樣,作曲比較像給一個畫面或動作,編曲則必須要給畫面、動作更多的表情。」黃俊達悉心拿捏聲音與文字的搭配,並多次向康學長請益,讓每支曲目展現本色。

例如〈好願在人間〉「每人每天多說一句好話 多做一件好事」,他安排合唱團全體演唱,彰顯文句背後的普世價值。或如〈末後偈〉全曲僅20字,但黃俊達卻以獨唱、重唱、合唱等不同形式重複表現,他打趣道:「我們不可能用一首歌教會很多事,但透過這種方式,大家不知不覺就『上鉤』,不小心就記起來了。」藉由演唱,歌詞所蘊藏的佛法自然流露,並產生別於文字更為立體、深層的解讀。


跳脫西洋題材 淺白佛曲深植人心

在參與編曲的過程,黃俊達意外發現佛法傳播方式多元,而「合唱」不乏為一良好管道。環顧臺灣的合唱音樂,佛曲數量偏少,一般合唱團仍傾向在音樂會開場時演唱西洋宗教樂曲。黃俊達對此提出反省,雖然他也學西方音樂出身,但他以為合唱開場不應侷限於西方傳統,「觀眾不一定聽得懂拉丁文演唱的宗教歌曲,但聖嚴法師在寫詞方面,有深度,又相對白話,讓人有動力去了解作品。」而合唱團員在演唱過程,接受不同宗教的洗禮,亦可翻轉人生思維以及對音樂的想像。


從音樂走入經典 佛法即生活哲學

為了讓大眾容易掌握歌曲,黃俊達盡量採用生活中聽到的音樂語法,期盼能以較輕鬆、無負擔的方式傳播佛學觀念。「先從認識音樂開始,再認識歌詞,然後再慢慢認識法鼓山、聖嚴法師的思想」,黃俊達希望以音樂作為媒介,不僅讓聽眾循序漸進地從音符到文字、由歌曲深入佛法,也讓對身心靈有幫助的觀念,流布人間。

 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