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陳釗沛:當音樂遇上佛經,分享佛法智慧

陳釗沛。本次音樂會以豎琴演奏〈聞恩引〉、〈農禪水月〉、〈鐘聲寺前〉、〈法鼓山泉〉、〈皈依禪定〉五曲。陳釗沛。本次音樂會以豎琴演奏〈聞恩引〉、〈農禪水月〉、〈鐘聲寺前〉、〈法鼓山泉〉、〈皈依禪定〉五曲。

陳釗沛。本次音樂會以豎琴演奏〈聞恩引〉、〈農禪水月〉、〈鐘聲寺前〉、〈法鼓山泉〉、〈皈依禪定〉五曲。


只見雙手靈巧地在弦線上飛舞,一段段空靈純淨的樂曲便從指尖流瀉而出,抱著金色豎琴的音樂家陳釗沛隔著螢幕,欣喜地分享她對音樂與佛經之間的觀察。而她與佛教的淵源則始於父親往生,「因為我爸爸過世,自己開始唸一些經文,後來在學長的陪同下到農禪寺參訪,才開始接觸法鼓山。」除了參訪寺院外,聖嚴法師主講的《大法鼓》也成了她當時的心靈寄託,「每天坐在家裡,就是等著看節目,很長一段時間,每天就是一集一集看下去」陳釗沛回憶。

創作結合法國選曲 呼應佛教經典內涵

這次音樂會,在大眾進場時便安排了一場聽覺饗宴。伴隨李元貞所作的《心經》念誦樂曲,陳釗沛以豎琴清澈柔和的音色,調和《心經》本質上較剛性的讀音,為入場的觀眾營造恍若身在「山谷」間的感受,收攝身心,進而聚焦表演。

音樂會開場,陳釗沛將用豎琴組曲〈音緣〉來跟大家分享接觸佛法跟法鼓山的歷程。其中前三首選自法國豎琴大師杜尼耶(M. Tournier) 於1920年代所譜寫的意象音樂〈水月〉、〈寺前〉、〈山泉〉;陳釗沛按照她對音樂與佛經的理解,重新命名、巧妙襯映。例如〈農禪水月〉呼應《金剛經》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」,或者〈鐘聲寺前〉低沉渾厚的法華鐘聲響起「妙音觀世音、梵音海潮音」,還有〈法鼓山泉〉臨溪經行步道的水聲、鳥聲、風聲、樹葉聲等等,令人聯想到《阿彌陀經》的「是諸眾鳥。晝夜六時。出和雅音。……彼佛國土。微風吹動。諸寶行樹。及寶羅網。出微妙音。譬如百千種樂。同時俱作。聞是音者。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。」另外,〈皈依禪定〉一曲則是友人戴瓊瑤老師所創作的〈定如禪〉,希望在音樂中持續修定,時時刻刻做自己心的主人。

以音樂詮釋佛法 接引有緣者感受佛法智慧

也因為籌備演出的因緣,陳釗沛意外發現佛經與音樂可互相連結,唸佛經時,會有相應的音樂浮現,而彈琴的時候,佛法也會在腦中湧現。雖然母親早在民國70年皈依,但陳釗沛一直沒機會親近法鼓山,對她而言,「我覺得好像是師父帶領我來到這個地方,其實這個因緣也很好,可以用音樂接引佛法。」陳釗沛期盼音樂與佛經的結合,能讓「聽眾更容易進入我的音樂世界」,共同體會、學習佛法所蘊藏的智慧。

TOP